计算机学院2011工作计划
发布时间: 2012-02-15 浏览次数: 146

    2010年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,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“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”要求,加强各项建设,发挥教职工积极性,扎实推进内涵建设。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:
一. 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,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。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》,发挥好总支和支部的作用,通过组织好中心组学习和师生学习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党内创先争优等活动,进一步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强主流思想价值的吸引力、感召力、凝聚力,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,提高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,强化党员意识,强化新形势下教师的身份感、归属感、责任感,加强校风、教风、学风建设,发挥好全员育人的综合作用。
二. 通过制度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、网站建设、党务公开、院务公开等,深化和完善两级管理,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,加强内涵建设,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,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提高学院各部门的管理水平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,提高年底学校考核等级名次。充分发挥学院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,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,形成学院下一聘期的聘任和考核办法。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、落实和检查,做好学生资格证书认证等项目,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。
三.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,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。启动好卓越工程师计划,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、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,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。修订教学计划,做到与国际接轨,继续做好与瑞典、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合作交流。狠抓教研室教研活动的质量,加大教研室的教学管理、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力度。分解落实各项考核指标,认真做好教学运行工作,精细化教学管理。组织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和粉笔字比赛、开公开课,召开好基础教学研讨会、2010年院教学质量总结会,开展好教学质量月活动等。
四. 紧密结合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实施,以学科建设为重点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。力争年底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,争取能引进1-2名教授。搭建学科平台,建二个研究实验室:传感器及信息处理研究中心和机器嗅觉研究中心,继续凝练“灾害监测与应急处理”研究方向。开展好博士论坛,做好团队建设工作,着实提高科研能力,全面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,力争科研总经费超过210万元,发表论文50篇以上,其中进入3大检索的论文20篇以上,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过10项,申报重大纵向课题1-2项,完成清理历年积累的超期纵向教委和学校课题。做好作为二级学科的硕士点申报工作,继续扩大兼职研究生导师的规模。
五. 全面认真完成全年的实践教学任务。完成新建专业信息安全实验室,积极组织申报专业实验室。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,确保每专业(或专业方向)都有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。组织好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活动(包括智能车和ITAT)。
六. 加强学风建设。做到基础管理长抓不懈,继续强化学生工作队伍下一线的制度,要求早晨巡视教室,和任课老师保持联系,每周下寝室,任课老师或学生有反应的课程要下班级听课,及时给予回应;继续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,通过开展“群星璀璨”学习型团队竞赛活动、学生民主管理电脑使用、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、数学建模、ITAT竞赛活动和“机补力”社团等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,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。
七.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培养,提高就业竞争力,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,上半年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,做到学生业余时间登记进入实验室,在实验室设置WEB服务器,本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得到一定的服务器空间,建设个人网站,吸引学生到实验室,落实好创新学分的工作。
八. 认真抓好学生党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。进一步抓好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,把立德树人贯彻于学生党建工作始终。提高学生骨干的威信,发挥好他们的作用。开展好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,配合学校做好“天天讲、月月演”工作,吸引学生走出寝室,融入集体,培养社交、协作等各种能力。
九. 做好就业工作和招生工作。加强思想教育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,加大对毕业生就业的服务力度,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,确保2011年我院毕业生的最终签约率和就业率继续在校内保持领先。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,争取良好生源。
十. 维护学院和谐稳定。落实好“措施到位,责任到人,人员到岗”的工作要求,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关注特殊师生,维护师生利益,及时化解矛盾,做好稳定工作。

 

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
2011-3-24